唐代人也喜欢待在首都,杜甫是河南人,父亲杜闲在陕西乾县当过县令。杜甫生于公元年,这时候武则天已经去世7年了,而杜闲是在公元年去世的。杜甫是在安史之乱后,才跟着唐玄宗去了四川成都。杜甫在长安,生活待遇和他的诗文水平,完全不成正比。他在诗中说自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他在长安城,漂了十年。杜甫在长安,不知道换了几个住的地方,但是确凿有个地方,就是西安长安区的双竹村。毗邻杨虎城将军陵园,还有樊川八大寺之一的牛头禅寺。杜公祠很有名,连农村大爷大妈都知道。我从杜公祠下坡的时候,一对年老夫妇上坡,老爷爷对老奶奶说,这是唐朝一个诗人住的地方。我吃惊,农村大爷大妈也知道这个?可能就在附近住,就是听人说也熟知了。图中是杜公祠石碑。杜公祠是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路牌上写的是杜甫纪念馆。无论是规模还是风景,都没法和现在四川成都杜甫草堂相媲美,但是现在的杜甫草堂,并不是杜甫逃难时住的模样,现在的杜甫草堂,就是富人的别墅也不能望其项背。你想他当时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他住的是茅屋,和双竹村这个地方比起来,还不一定哪个好。杜甫纪念馆,有很多活动,像书法展览,书法交流,义务写春联,著名学者霍松林来杜甫纪念馆参观,进步青年参观杜甫纪念馆,诗歌朗诵等等活动。说白了,杜公祠,也就是杜甫纪念馆,是原来杜甫到长安后,蜗居的地方。从天宝五年到长安,当时是公元年,杜甫过了而立之年,本以为满腹诗书,才气纵横,能某个一官半职,人生从此平步青云,没想到,科举考试被刷下,只能低声下气给权贵充当宾客。拾阶而上,两边都是杜甫诗词,像这个,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在长安经历了求官,得官,弃官的过程,他对当时的政治充满了失望,所以思想也越来越接近底层人民。他在成都前后住了四年,写了多首诗,像三吏三别,就是在这个时期写的。杜公祠是个四合院建筑群,有山门,有祠院,享殿,还有杜甫泥塑坐像,更有杜甫的墨宝,而且是唯一的,就是公元年,杜甫写的《俯太中严公九日南山寺》石碑的墨拓本。图中是杜公祠山门。杜公祠也就是杜甫纪念馆,距离西安12公里,在长安县城东,双竹村这里,距离韦曲南站很近。它还是国家4A景区,下面有杨虎城将军陵园,旁边是牛头禅寺。杜公祠免费不免票,要领票方可参观。这个祠堂,北边是少陵塬,南边是樊川,是个游览胜地。这里有杜甫在长安行迹图,杜甫足迹图等等。杜甫之所以叫做杜少陵,少陵野老,就是因为他长期居住在少陵附近。图中是杜公祠内的柴门,有点像杜甫草堂那个柴门。杜甫在长安,当时的京城,漂了十年之久,并没有得到什么高官厚禄,这一点和他的偶像李白是一样的,不过李白更放荡不羁,而杜甫的命运更加曲折。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曾被授予河西尉,后来当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为了生计,杜甫答应了。再后来被唐肃宗授予左拾遗,再后来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就经常漫步在曲江,在大自然中寻找安慰寄托。图中是杜公祠半山坡的石碑。
杜甫在长安城漂了十年,就住在西安这个地方
发布时间:2024/4/9 14: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