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测试已然是对每个品牌的大考直到目前为止,很多消费者对于中国品牌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很早之前,做工粗糙、难开、安全性差等。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品牌也在不断提升自己,其中主/被动安全性的提升尤其明显。虽然其中依然有不少车型的安全性存在问题,但是主流品牌的最新车型,被动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前段时间中保研的一项碰撞测试当中,长安汽车的CS75PLUS在碰撞测试当中得到了评级为优秀的最终结果,这样的成绩超越了众多的主流合资品牌,甚至比一些进口车型的安全性还要高,再一次改变了人们对于这个品牌乃至整个中国品牌的看法。碰撞测试已然成为了各款车型的高考项目,毕竟连野马、大切诺基这样在传统印象中很结实的美系车也在测试当中“翻车”。在这里要澄清一个概念,一些看起来足够结实的车型,25%的偏置碰撞成绩不一定好,这是最小概率发生也是最严格的一项测试,这些翻车的车型是因为产品过于老旧,研发的时候还没有注重这一项测试。再来看看CS75PLUS,在25%的偏置碰撞测试当中,不论是车辆结构、乘员舱上部侵入、乘员舱下部侵入、假人的各部位伤害评测中,全部获得了优秀的成绩。也就是说这款车在结构安全性上面,已经是目前最为先进的水平,达到了众多豪华品牌高端车型的水平。对于一款10万元价位的车型来说,这是不多见的。当然,中保研所测试的长安车型仅此一款,这毕竟不是长安汽车最主要的销售车型。至于更便宜、销量更高的主力车型有着怎样的表现,我们或许可以从长安汽车自己的这一项测试当中看出端倪。以上逸动PLUS进行的是“正面%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这也是第三方测试当中的一个固定项目,因为正面%碰撞是真实事故当中比较大概率遇到的。规则很简单:让长安逸动PLUS以50km/h的速度硬刚一面几乎不会变形的刚性墙壁,然后分析车辆的对乘员的保护能力。随着25%重叠面碰撞的普及,40%的重叠面碰撞已经不能完全反映一台车的被动安全性,至于%的碰撞很多人可能会嗤之以鼻。但是有了CS75PLUS这位优秀选手的打样,我们不妨看看长安内部的测试到底如何。最终的结果是车辆前端实现了良好的吸能溃缩作用,车轮几乎没有侵入驾驶舱,A柱的形变也很小,驾驶舱的外围框架结构也保持的不错。这样的结果,也是很多成绩出色的产品所拥有的。要知道,很多耐撞性差的车型,正面低速碰撞的得分已经很低,25%的偏置碰撞就更没办法看了。也就是说,%重叠碰撞是基本功,这一项成绩好的才有可能在更严格的测试中取得好成绩;连最简单的都做不到的车型,其余的项目成绩必然更差。就此次的测试客观来说,品牌方公布的信息非常有限,因为是自己的内部测试,很多环节都在把控当中。再加上预先拆掉的车门,也无法得知撞击后车门是否仍旧可以开启。但是通过对整体框架的观察,结构完整度很高,有理由长安逸动PLUS应该可以轻松通过这道基本功测试。车辆最基本的作用之一就应该是尽可能的保证车内乘员的安全,在碰撞事故当中尽量的降低对于乘员的伤害。关于这一点,就像是发动机的热效率一样,几十年来各个品牌一直在努力,但是情况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好,已然有很多品牌处于“温饱线”之下。再加上一些合资品牌偷工减料、国内外市场区别对待,对消费者的信心有很大的打击。而近几年来,包括长安汽车、比亚迪、吉利等品牌在内的一些最新的车型,在中保研的测试当中可谓喜忧参半,比如比亚迪就是优生差生都有。但是这三大主流中国品牌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比如CS75PLUS、唐以及星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只不过这三款车型在各自品牌旗下都是中高端产品,更入门级的产品测试信息很有限,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我们也希望这些品牌不要区别对待,将优秀的碰撞成绩延续到更便宜的产品上面。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请作者联系我们,以奉稿酬
这个测试会让长安汽车在10万元以下车型上
发布时间:2020/7/30 1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