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守信好义之义继母
战国时期临淄女性,两个儿子的母亲。大儿子为丈夫前妻所生,小儿子为自己亲生。一次,两个儿子成了一起命案的嫌疑人。官吏查案时,兄弟二人争相认罪受罚,使此案成了悬案。齐宣王让这兄弟俩的母亲,选择一个儿子给人抵命。那个母亲要求杀掉她的小儿子,让大儿子活命。并且说:“丈夫临终之前,把大儿子托付给我,让我照顾好他。我答应了丈夫的要求。现在如果我选择让大儿子死,就是违背了对丈夫的誓言,就是不守信用,让丈夫九泉之下不得安生。”齐宣王听后,对这个母亲的品行大加赞赏,赦免了两个儿子的死罪,赐她“义继母”尊号,让齐国人都学习她。
7.以德饰身之宿瘤女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东郭一个采桑叶的女子,齐湣王田地的王后。因脖颈处长一大肉瘤,所以人称“宿瘤女”。一天,齐湣王出城到东郭巡游。百姓纷纷到路边观看。可宿瘤女却目不转睛,采桑依然。湣王很奇怪,派人召她前来,问其中原因。宿瘤女回答说:“父母让我来采桑叶,可没让我来看大王车队。”湣王心生爱慕,派使者带上黄金百镒(二千四百两或二千两),去她家行婚聘之礼。宿瘤女的父母答应了这门亲事。出嫁时,宿瘤女的父母想让她梳洗打扮一番,然后进宫。宿瘤女却按原来的样子,进了宫。进宫后,宿瘤女借“修饰”话题,强调人重要的不是修饰外表,而是用美德修饰内心。劝谏齐湣王用仁德修饰自己,勤俭节约,爱护民众。宿瘤女一席话,令湣王深受感动。于是,他立宿瘤女为王后,并接受其建议,修明政治、发展民生,使齐国更加强大。
8.倚闾而望之王孙贾母
战国时期临淄女性,齐国义士王孙贾的母亲。王孙贾,15岁就入朝服侍齐湣王。公元前年,燕将乐毅占领了齐都临淄,齐湣王仓皇逃亡,王孙贾与齐湣王失去了联系,回到家中。王孙贾的母亲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妇女。一天,王孙贾的母亲非常痛心地对儿子说:“你早晨出去没回来,我总在家门口等着你;你晚间出去没回来,我就要到巷口张望,等着你。你以前为湣王做事,而如今大王出走,不知生死,你怎么能独自回家来呢?”王孙贾的母亲的意思是要儿子像母亲关心他的安全一样,关心湣王的安危,忠君报国。听罢母亲教诲,王孙贾于是离开家,出外四处寻找湣王的下落,结果打听到湣王最后逃奔到了齐国的莒邑,已被楚将淖齿杀死。王孙贾决心为湣王复仇,他来到莒邑的街市上,对百姓们说:“淖齿杀了我们的齐王,是我们齐国人的仇敌。要为国雪耻的人,请袒露出右臂为标记,跟我一起去杀贼!”立即有民众响应王孙贾的号召,组成了讨伐淖齿的队伍。这支队伍在王孙贾的指挥下,英勇作战,冲进齐王行宫,杀死了淖齿,为湣王报了仇。后来,王孙贾又立齐湣王之子法章为齐襄王,守莒抗燕。最后,与即墨的田单遥相呼应,互相支援,为破燕复齐做出了杰出贡献。
9.上书救父之缇萦
西汉时期临淄人,著名医学家淳于意的第五个女儿。公元前年(或年),淳于意遭权贵陷害,被捕入狱,要到长安接受肉刑。五个女儿痛苦流涕,为父送行。淳于意仰天长叹:“生女不生男,急难无可用。”小女儿缇萦听到此话,不顾姐姐们的劝阻,千里迢迢,风餐露宿,陪伴父亲来到长安。到长安后,缇萦冒死上书汉文帝:“我父亲是个廉洁公正的好官,现在他有罪错,理应受刑。但肉刑致残,不能复原,我父亲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有了机会。我愿意入宫为婢,以赎父罪。”汉文帝也是个大孝子,看到缇萦的上书后非常感动,立即下诏免除淳于意的肉刑。接着又下诏,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肉刑。
10.文采斐然之左棻
西晋时期临淄人,字兰芝,是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妹妹。生年不详,卒于年。左棻自幼好学,能诗善文,多才多艺。晋武帝司马炎闻其文名,于泰始八年()召入宫中,初拜修仪,后封贵嫔。虽相貌一般,不得宠爱,但却以才德受到尊敬。司马炎每次漫游到其近处,必去她的住处谈论诗文。凡遇外地进贡,常请她赋颂。凡是皇家需要用文字记录的婚丧嫁娶,也要她写诔作赋。左棻一生写了大量的诗赋,据传有文集四卷,惜已散失。主要作品有《离思赋》《桐凤赋》《孔雀赋》《松柏赋》等。
(姜健编写)
编辑:岳希磊
编审:姜健
《齐文化》白颠疯图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便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