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长安的老街很有味道,长安的女人兰质蕙心、气质出众。
长安镇(高新区)虹桥南堍的“海宁段大运河(长安闸)遗产展示馆”沿河向东前行约米,是长安堰遗址,遗址南侧有一家名为“堰遇”的茶馆,粉墙黛瓦,颇有味道。
但你知道吗?茶馆前身是庆宁街上一处年历史的老宅。老宅始建于年,五代人在老宅生活。只是今年,这个老宅的女主人陈宴改造了它……
堰遇
陈宴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从小听长辈们诉说运河作为交通要道时的繁华,三闸的巧妙使用,对老街有着深厚的感情。
△陈宴
她告诉报姐:“小时候在庆宁老街上,全是年纪相仿的小伙伴,高声一喊,大伙就齐刷刷露出小脑袋,丢沙包、踢毽子、跳橡皮筋……玩得不亦乐乎。两毛钱一包的桂花话梅,一毛钱一碗的小馄饨,童年的记忆珍贵而悠长。”
对于见识过长安坝繁荣的老一辈长安人而言,庆宁街不仅留下了孩子们阵阵欢声笑语,也成就了“长安利甲浙东西”的商业繁荣。据陈宴母亲介绍,三四十年前,竹排、木排,载着萝卜青菜的运输船、烧香船在坝上来来往往,逢年过节,办庙会、赛龙舟,好不热闹。
因为往来人口多,自然少不了歇脚的地方。那时,在庆宁街一带,也有不少茶馆。市井百姓、文人商贾来往进出,在茶馆里休憩养性、听戏评书、商谈生意。
20世纪80年代,随着公路的兴起,运河水路逐渐没落,庆宁街也失去了往昔的繁华。近年来,随着长安镇(高新区)旧房改造工程的推进,陈宴发现原本冷清的老街上游人又多了起来,几百米长的庆宁街,正是游人休憩的好去处。,开一家茶馆的想法应运而生。
△堰遇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匆忙,回到老街,浮躁的心能一下子静下来,压力得到舒缓。”陈宴说。对她而言,开茶馆并非图能够赚多少钱,只是希望庆宁街能够重新热闹起来。
改造
老宅始建者是陈宴的外曾祖父。当时,他在庆宁老街上经营一家小茶店为生。
△老宅旧貌
陈宴沿袭了茶的文化,只不过把当年简陋的茶店改成现代文艺范的茶楼。
茶馆上下两层木质结构,每层共三间。▽
进门便是天井。▽
门口立着两棵罗汉松,整个茶馆散发着古色古香的韵味。▽
老宅毗邻长安堰旧址。据史籍记载,长安堰所在的上塘河和下河,是古时候京杭大运河连接钱塘江的唯一通道。那时往返于杭州和北京之间的运输船,必经此处,因后建新闸,所以长安堰旧址又被称为老坝。
陈宴说:“堰就是坝的意思,‘堰遇’茶馆的名字就来源于此,又恰好与自己的名字同音。”
老宅所在的庆宁街,又称“坝弄”,是坝夫(即从事船只过坝劳作为业的人)居住的集中地。明清时的“坝弄”清一色高高的木结构楼房,木窗上雕着花纹图案。
△茶馆摆设
△30年的竹子
△素描堰遇
△一角
△细腻的心思
△功夫茶包厢
△茶馆二楼大包厢,可容纳16-20人。
△茶馆二楼小包厢,可容纳4-6人小聚。
△茶馆一楼大厅
特色
中医世家茶馆开义诊
陈宴的爷爷在世时早年从事中医外科。父亲从事中医內科,医院(医院海宁分院)退休。
陈宴的父亲陈祖民,70多岁,医院退休后不愿住公寓房,更喜欢待在老宅中,有时间就举办义诊,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他按季节调的养生茶都热受好评。
△这床是陈宴外婆的嫁妆,距今86年了。父亲还在用。
△陈祖民义诊
往来无白丁
茶馆7月底开业,短短3个多月,已有了不少回头客。
△演员佟凡和著名导演夏钢及夫人来时与陈宴合影。
△古筝沙龙
△旗袍美女茶馆外合影
△茶馆外的景致也是那么美
母亲自制茶点
在“堰遇”茶馆,除了茶馆传统必备的红茶、绿茶、花茶和功夫茶,陈宴母亲亲手制作五香茶叶蛋、南瓜馒头也是一绝,父亲也会将调制的中医养生茶放在女儿茶馆,供客人免费品尝。
△陈宴母亲沈競璋。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任教小学老师近十年,现在好多学生得知堰遇茶室是沈老师老宅都前来看望她,并品尝她的茶叶蛋,南瓜馒头,酒酿圆子等。
△南瓜馒头。
△茶叶蛋。
功夫茶
△陈宴说,功夫茶是一家茶馆的招牌,所以她常会给客人泡功夫茶。
推窗见景
△从茶楼阳台远望的运河雨中夜景
△临河吹笛的姑娘
“堰遇”位于长安镇庆宁街35号(虹桥运河展示馆东约米)。茶馆有红茶、绿茶、功夫茶、休闲小食、花茶、特色小炒等提供。每一份价格为10元—40元。
对于离家多年的老长安人而言,在这里或许能找到童年的记忆;对于中年人而言,在这里能享受片刻清静、休闲的慢生活,让人倍感轻松;对于年轻人而言,在“堰遇”期许能找到志趣相投的人。
大运河上喧哗不再,长安闸坝遗址犹存,茶馆虽不是百年前的那个茶馆,却一样诉说着老街绵延的故事。
本文图片均由陈宴提供
你可能喜欢
■重磅!海宁事业单位41个岗位急需这些人才!你符合条件吗?
■鹃湖公园的另一面你知道吗?第一次遇见,已经超乎想象……
■海宁法院曝光一批新老赖(附照片),快看有你认识的吗?
海宁日报汇聚中西治疗白癜风白癜风学术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