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我有二十四首诗的朴素与宁静》
一迈开脚步,就跨过了四十年
柴扉半掩
鸡声飞出来,用土不啦叽的调门
把我久违的诨名,围了一个团团转
抖下城市的红尘和皱纹
落坐矮凳
从墙缝,翻检出熟悉而陌生的阳光
拭亮被岁月烙伤的眼睛
瓦楞上的青蒿,从日子拐角
挑起一些旧事
门环上吊着的绿风,一句两句
依然是入韵的乡音
端一土碗井水清心
站在干檐口
让身体飘进几朵炊烟
让鸟鸣以方言的姿势,唤取内心的春天
让农业的血性重新沸腾
回家,回家
贴紧农历,贴紧幸福
我有二十四首诗的朴素与宁静
《鸟用方言,朗读你擦汗的样子》
黄太阳飞出黄历第二页,大手笔一挥
一切适宜的作物,争先恐后
向村庄发布成长报告
你坚持良训
顾不上洒扫庭院
用脚步,把落叶踩成风
在篱笆外,你忙着
把四季豆苗,捋上竹扦木扦
把自己捋上四月
让包谷秧子,喝一瓢水粪,喝一口阳光
敞开衣襟
四月,红光满面地直起腰身
鸟在枇杷树上,用带方言口风的语调
朗读你擦拭汗水的样子
朗读你的农业
《把听惯的虫鸣,再认真听几遍》
把昨天抹过的烦恼,再抹一次
怀揣小名,怀揣经年不变的口风
沿着孟浩然走过的那条小径
走一走心
艾草、菖蒲,在矮檐之下
迎我,以很草质的方式
用经久不衰的香气
掸去小小的木凳上老旧的光阴
麻雀在枣子树上
啄食着我记忆里的八月
秋丝瓜的藤蔓,吊了一弯方言
叨絮微微憨态的秋风
借拣水的竹槽
把洗过的手,再洗干净一次
从老爹递过来的故事里
撞见多年不见的自己
走在田埂上的人,扛一锄阳光
脸上有明显的泥味、草味
手上,有芹菜、茄子、红海椒
脚下有不带酸性的风,一路相随
担水回院的人,嘴上还叼着烟管和责备
一桶久违的蛙点,抢先跳进土碗
消解我久积的口渴
还我一个后来的气爽神清
就随意散坐于干檐口
与几个诨名,与几句陈芝麻烂谷子
毫无遮栏地斗嘴、傻笑
把听惯的虫鸣,再认真听几遍
月亮从院前的塘水上浮了起来
炊烟从后门拐了过来
看不到灰尘的院坝
有好多平平常常的农事、农业
《在矮檐下,母亲把自己站高》
当你数到第五朵鸟鸣、第三声光线
十月就用冰凉的手指
掐痛往事的瘦腰
拉开柴门,拉进一屋子白雾
你紧了紧心子把把上的冷
昏浊的眼睛里,长满空寂、沧桑
流水似咽,一坡芭茅草撑弯了荒径
风声如刀,削乱颓秃的田地
削瘦了孤独的村庄
把牙齿咬出咔咔直响的硬度
母亲,你扶稳骨头
在矮檐之下,把自己站高
农历是需要坚守的,母亲
你抓一把留守的柴禾,点燃日子
点红你姓氏中最简单的偏旁
《母亲劳作的样子,有瓷样的光芒》
家雀子用干净的鸣叫,用阳光
擦亮屋顶的那一匹亮瓦
九月正好落到你的脸上
开成一朵菊花
你从好梦里抓一把笑声
点烟、顺气、咳出一些流年
一屋子留守的物什
映衬出你的平静与倔强
在后门,你把木桶没入九月
打起清清凉凉的惬意和松爽
往灶膛添一把早晨
把井水和你自己,煮沸煮香
打开前门,打开喜蛛儿吊红的念想
地头的豆荚,以饱满的姿势等你采摘
等你用簸箕,晒出汗水的味道
晒出圆溜溜的秋天
这时候,阳光吻在你额头上
风用善意,撩起你岁月里的骂定
走向土地,走向伟大的幸福
你的腰身和腿脚,一下子硬朗
借农谣那句入韵的口风
我要用心喊出来,母亲
寒露霜降,葫豆麦子一定会长在坡上
你劳动的样子,一定有瓷样的光芒
作者简介:徐作仁,笔名,作人,网名:静水。八十年代开始创作,停笔近二十年,年重新拾笔,在《诗刊》《星星诗刊》《中华传奇》《今古传奇》《情海一叶》《青年短诗大观》《二月》》《方向》等刊物和书籍上发表过诗歌、散文、小说。著有诗集《坐在时间的对面》现在是重庆江北区作家协会员,重庆新诗学会会员、中国微型诗社会员、重庆二月文学社会员。
《长安风诗选·中国当代诗人卷》征稿延期一月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长安,一直盛藏无数浪漫的诗人和浩如烟海的诗歌。
长安,有着千年的诗歌遗风。而在此时,长安,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的概念,更是一个诗意概念。长安,承载着诗人们对诗意的无尚追求。
“长安风”是诗歌网与出版社联合出品的书系,希望通过“长安风”,让更多诗人融入诗意长安。目前“长安风诗歌大系”已出版多本诗集、诗选,数十位诗人已经与“长安风”结下不解之缘。
经慎重商议,拟出版《长安风诗选·中国当代诗人卷》,大32开,页,简精装,预计年初出版,现面向全国诗友征稿!
一、个人原创诗歌3-5首,每首不超过20行;
二、附字左右个人简介、1M以上生活照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