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缺乏的危害:
1.缺铁性贫血婴儿神经智能和心理运动评分降低:在贫血以前的铁缺乏就已经有明显损伤,补充铁剂,不能完全纠正。
2.铁缺乏对婴儿社会—情感行为产生不良影响:母亲与婴儿贫血造成情感淡漠而相互影响。
3.婴儿期铁缺乏对认知能力的影响长期延续。
4.早期铁缺乏和贫血的损伤难以弥补
如何预防缺铁
1.合理喂养和饮食搭配。
2.孕期预防:加强营养,摄入富铁食物。从妊娠第3个月开始口服补铁,必要时可延续至产后:同时补充小剂量叶酸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
3.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提倡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者应从2—4周龄开始补铁,直至l周岁。不能母乳喂养的婴儿人工喂养者应采用铁强化配方乳,一般无需额外补铁。
4.足月儿:由于母乳铁生物利用度高,应尽量母乳喂养4-6个月.此后如继续纯母乳喂养,应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未采用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后改为混合部分母乳喂养或不能母乳喂养的人工喂养婴儿,应采用铁强化配方乳,并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l岁以内应尽量避免单纯牛乳喂养。
5.幼儿:注意食物的均衡和营养,纠正厌食和偏食等不良习惯.鼓励进食蔬菜和水果,促进肠道铁吸收.尽量采用铁强化配方乳,不建议单纯牛乳喂养。
6.青春期儿童:青春期儿童,尤其是女孩往往由于偏食厌食和月经增多等原因易于发生缺铁甚至缺铁性贫血.应注重青春期心理健康和咨询,加强营养,合理搭配饮食。鼓励进食蔬菜水果等,促进铁的吸收。一般无需额外补充铁剂,对拟诊为缺铁或缺铁性贫血的青春期女孩,可日服补充铁剂。
7.筛查: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因此血红蛋白测定是筛查儿童缺铁性贫血最简单易行的指标,并被广泛采用。建议对缺铁的高危儿童进行筛查,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4-6个月仍纯母乳喂养(未添加富含铁的食物、未采用铁强化配方乳补授)、不能母乳喂养的人工喂养婴儿、以及单纯牛乳喂养婴儿。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建议在生后3-6个月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其他儿童可在9-12个月时检测。具有缺铁高危因素的幼儿,建议每年检查1次。青春期儿童,尤其是女童应常规定期进行血红蛋白检测。
原文作者:张宇医院医院生长发育中心主任原文出处:健康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