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长安县 > 长安县习俗 >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玉质腰带的形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玉质腰带的形

发布时间:2024/4/8 15:33:37
在《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演员服饰中,腰带上经常贴着有很多“方块”,有时候方块下面还叮叮当当挂着很多条“带子”……《长安十二时辰》截图那么这些“方块”和“带子”是服装道具的随意发挥呢?还是唐代历史的真实还原呢?腰带上的“方块”都是什么材质的呢?这些“方块”有什么形制和讲究呢?我们今天来说说这个问题。一、唐代服装中腰间的“玉带”构成从上图中可以看到,一条完整的“玉带”有四个部分构成——“带扣”、“带銙”、“鞓”、“铊尾”。先大概说明一下各部分的意思:1.“带扣”:唐代称之为“玦”,通过这个东西,把腰带固定在腰间。相当于我们今天腰带的腰带头;2.“带銙”:又叫带板,唐代以玉质的带板为最高贵的象征,造型有方形、半圆形、圆角方形等等;3.“鞓”:皮质腰带,通常为黑色。相当于我们今天腰带的主体部分,那根长皮带子;4.“铊尾”:腰带末端的装饰品,主要的作用一方面是保护腰带头避免起磨损,另一方面也起到美观的作用。上图1:榆树老河深号墓出土的革带,下图2:宜兴周处墓出土的革带以上是唐代一条“腰带”的最主要的构成部分,这其中,第二部分“带銙”最有意思、也最讲究,我们今天主要说说“带銙”这个唐代服饰的形成构件。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了10副玉带銙,现在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其玉质细腻温润、工艺精美,可以说是古代玉器的典范。这次的出土,也是唐代玉带銙出土数量最多、构件最完整的一次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唐代玉带銙的认识,也为研究唐代革带制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遗留。何家村出土的“九环白玉”二、带銙的材质上面说了,带銙是唐代人革带上的装饰片,一条完整的革带带銙必不可少。那么带銙一般都是什么材质呢?《长安十二时辰》截图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我们看到有的人腰间的带銙是“玉片”(比如何监、郭力士等)、有人的腰间的带銙是“金钉”(比如紧跟郭力士的红袍下属)。唐代的带銙质地有很多,比如玉、铜、铁、犀、金、银等,都可以磨成相关的形状作为带銙装饰在革带上。但是,唐代人更重视玉带,因而玉带就称为大唐服饰中革带的最高等级。玉带上“带銙的块数多少和纹样的不同”,直接代表着官阶和身份的不同。因此,玉带銙就称为唐代显示职务高低、身份尊卑的象征,拥有玉带銙的主人,大多是身份较高的贵族或官员。关于带銙的质地和品级的对应,大概作如下说明:自制图表01目前发现最早的蹀躞玉带銙,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所藏的“八环蹀躞玉带銙”,出土在陕西咸阳北周骠骑大将军若干云的墓中。三、带銙的形制1.蹀躞与非蹀躞玉带銙的形制可以分为“蹀躞带”和“非蹀躞带”两种。“蹀躞带”是一种缀以垂饰的革带,带上钉有一定数量的带銙,銙上备有小环,环上套挂着很多小带子,目的是悬挂各种日常用具,比如香囊啊、玉坠啊等等。蹀躞带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胡服,对于草原民族来说,是用来佩戴刀剑、算囊、刀砾等日用品的,便于骑乘。后来蹀躞带流入中原,流行于北周至唐初。唐代建立时崇尚武功,规定武官五品以上腰带上悬挂的物件有小刀、算带、针筒、砾石等七种,称为“蹀躞七事”。盛唐后,中原官吏仅保存了蹀躞带的式样,其上悬挂的东西逐渐减少。这时,蹀躞带主要是身份的象征,其“悬挂东西”的作用逐渐减少。2.环数的多少在唐代,革带以镶嵌物的质地显示主人的身份,这个在前面的图表中已经说明了,另外,革带还用环数的多少来表示主人地位的尊卑。在南北朝后期与隋代,最高级的蹀躞带装13环。有历史记录如下:自制图表02但是,目前在出土的文物中还没有发现装有13环的玉带,只在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中出土过一副完整的白玉九环带,如上图。3.带銙的图纹由于唐代最重视玉带銙,所以玉带銙的细节也做的非常精致,比如表面的光滑度、棱角的圆润度。一般来说,玉带銙以素面居多,但是也有雕琢出各种团的。其中有“走兽”,也有“飞禽”,更有“浮雕人物”。举例如下:自制图表03上表中,“白玉銙雕狮子纹”如下:白玉銙雕狮子纹上表中,“伎乐童子纹”如下:图片摘自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anxianzx.com/caxxs/1553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