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评历史。唐至德二载(年)九月,在唐朝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军于香积寺以(今长安县南)北、沣水以东地区,大败叛军安庆绪部,并一鼓作气收复京城长安。这场大战进行了八个多小时,血流成河,可是,在战前,唐肃宗和他的指挥部却因为是否要打这一仗,发生过严重的分歧。李泌剧照军师李泌认为,唐军虽然现在离长安很近,离洛阳也不远,却不该马上展开收复两座京城的作战,而是要攻取远在千里之外的范阳,因为叛军抢掠得来的物资绝大部分都囤积在那里,叛军的家属也大都在那里,现在叛军主力又都集中于洛阳和长安,避免与敌军硬碰硬,转而攻取敌必救之处,本来就是兵法中常用的避实击虚之法,这样做,不仅会切断叛军补给线,还抓住了战场的主动权,安禄山余孽有很大的可能会撤出京城,赶往范阳救援,到时,长安、洛阳不攻自破,唐军主力则可任选一处战场,与叛军决战,所以从军事上来讲,这个决策才是最正确的。但是,唐肃宗李亨却与李泌的想法完全相反,他坚持先收复长安,然后再攻范阳。从军事上讲,这个想法有点不明智。表面上看,长安近在咫尺,可长安是唐朝的首都,本来就是座坚城,安禄山被杀后,安庆绪所部十万兵马驻守于此,战斗力也不弱,此战必是让双方都精疲力尽的一战,以如此疲惫之师,再去攻千里之外的范阳,太过勉强,更不用提叛军会因此提高警惕,利用草原骑兵的袭扰之法,在唐军行军时进行游击战,战场的主动权就被叛军抓在手中,在哪里决战,就是叛军决定。玄宗李隆基剧照眼看相持不下,唐肃宗又提出一个很扯蛋的理由,他要迎回太上皇玄宗李隆基。唐肃宗自己组建了个小朝廷,远隔千里就把他爹从皇帝宝座上撵下去了,现在又突然想把他迎回来,什么情况?其实这才是他要说的实话,他提出这个理由,就是在委婉地告诉李泌和其他臣子,这一仗他一定要打,不管多蠢都得打,因为打得不是军事,而是政治。唐肃宗登基本来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可要是唐朝新皇从叛军手中收复首都长安,再迎旧皇回朝,相当于奠定了唐肃宗的地位,说得再直白一点,老子把首都丢了,还被叛军撵得像兔子一样逃命,结果儿子一来,不仅收复了首都,还恭恭敬敬把老子接回来,这在政治上带来的丰厚回报,肯定要远超过军事上的胜利,哪怕在长安城下把血流干,这一战,唐肃宗都一定要打!越快越好!不然等玄宗李隆基反应过来,他就只能唱一曲凉凉了。话说到这个份上,李泌等人如何不知唐肃宗打的什么主意?当下也只得附和。于是,收复长安之战打响了,万幸的是,草原上来的叛军并不喜欢守城,而是选择在野外与唐军决战,要不然,唐朝说不定真的就提前一百多年结束了。
唐收复长安之战本可以不打,军师讲军事,皇
发布时间:2024/4/2 18: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