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唐代诗人贾岛(~年),字阆仙,人称“诗奴”,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幼时家境贫寒,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自号“碣石山人”,遗有贾岛庵。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曾数次应举不得志,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计,只好栖身释门为僧,取法名无本。元和五年(年)冬,贾岛至长安,见韩愈大弟子张籍,次年春,拜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仕途坎坷,屡举进士不第,唐文宗时任长江县(今四川遂宁市大英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开成五年(年),贾岛三年考满,迁任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司仓参军。会昌三年(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贾岛染疾卒于任上,终年64岁,死后建有贾岛墓、贾公祠。
贾岛其诗以五言律诗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他的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的。
《隋唐嘉话》、《唐诗纪事》和《苕溪渔隐从话》都曾有其记载。贾岛因赴考到京(长安)。一天,骑着驴,一边走,一边吟诗,忽然得了两句道:“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自己觉得这两句还不错。可是,又觉得下句“推”字不够好:既是月下的夜里,门早该关上,恐怕推不开了,不如改为“僧敲月下门”。心里这么琢磨着,嘴里也就反复地念着:“僧推……”、“僧敲……”,他的右手也不知不觉地随着比划起来:一会儿伸手作推,一会儿举手作敲的姿势。这时,著名的大文学家、“京兆尹”兼“吏部侍郎”韩愈恰巧从这儿经过,随从仪仗,前呼后拥地过来了。按当时规矩,大官经过,行人必须远远回避让路,否则就要犯罪。贾岛这时正迷在他的那句诗里,竟没有发觉,等到近身,回避也来不及了,当即被差役们扭住,带到韩愈马前。韩愈问明原委,不但没有责备贾岛,还很称赞他认真的创作态度。对于“推”、“敲”两字,韩愈沉吟了一下,说:“还是‘敲字好。”两人于是并骑而行,谈了一些关于诗文写作的问题。从此成了朋友。成语“推敲”的出典,就是由于这个故事。后来,形容反复地研究措词、斟酌字句,就叫“推敲”。
SMALLREDFLOWER同学们,其实古诗也是很有趣的呀,你还想知道更多的知识吗?让我们一起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走进浩瀚书海,走出精彩人生吧。
今天的故事分享完了,同学们,我们下期再见!
点击下方,聆听最温暖的声音.
END朗读者:五年级(2)班杨曦乔同学
音乐总监:周艳谊老师
总策划:校长助理罗仕云
技术总监:教学主任沈佳/语文教研组长沈杨
文本支持:贵阳市乌当区为明温泉实验学校图书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