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畔,
春林初盛,
我在春天里,
等你。
千年古都,
人间天堂,
在百年夏小,
等一次相遇。
为持续推进研训转型,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举办了第18届“钱塘之春”教学研讨活动。杭州市夏衍小学作为本次教研活动的主会场和分会场之一,立足于江干区特色课改理念“四为”课堂,助力课堂教学教与学的变革,见证了千年古都西安城与人间天堂杭城跨越千里的教学会晤。
本次“钱塘之春”分会场二以“基于学习主题建构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着重通过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来建构独特的学校教育空间,以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作用,重视地域与教育的联系和不同地域文化及教育的交流与沟通。
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黄小波副院长担任分会场的主持。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李荆主任、西安大学南路小学校长李茵、杭州市采荷三小黄升昊校长、杭州市夏衍小学戴玉梅校长和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吕阳俊校长助理出席活动并作经验分享。
1
综合实践:走读名城,品读文化
有人说,最好的第二课堂,是俯仰于苍穹之下,大地怀中。作为千年古都的“西安”与人间天堂的“杭州”,以其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为依托,分别为我们带来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两节课。
西安大学南路小学徐行老师通过其富于诗意的课堂《你的周秦汉唐——西安城的日常》为我们展示了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城的日常。“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要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对西安的老师和同学们来说就是长安城。徐老师通过介绍西安的几个著名景点和服饰文化,并结合经典诗句,向我们展示了大气磅礴、富有诗意的长安之美。
杭州市夏衍小学黄燕老师的《彭埠的“桥”》,则通过讲故事、读快板、手写卡、多媒体影音等方式,带领学生回顾了彭埠地区各种类型的桥的历史变迁。由古至今,由桥至文,由地域至教学,以桥为纽带,辐射至衣食住行,展示了彭埠地区独具地域特色的生活。黄老师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地域文化自信和自觉探索性,将地域文化与教育空间的建构充分联系起来,深入挖掘教育教学中作为背景和空间存在的地域文化。
2
经验分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李茵校长《诗意长安》
李校长通过“诗诵长安、诗情长安、诗话长安、诗艺长安”四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人文底蕴深厚、大气开放的华夏古都、山水之城。她介绍了南路小学的诵读日常——晨诵、午读、暮省。通过诵读经典,浸润孩子们的心灵。此外,她还就学校舞蹈、绘画的综合实践活动和与会教师作分享与交流。南路小学的实践活动课程由体验研究、综合性的学习到学生走向社会生活研究实践,促成了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底色和品格的形成。
黄升昊校长《行读杭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黄校长从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享了他的教育观点。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的是具有个性、融通和情怀的少年。学生应以实用知识为目的,在行走中学、在学习中见未来。在体验中学习,在行走中成长。他还充分利用杭州的地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文关怀和地域文化自信。
戴玉梅校长《“菜”的美学馆》
戴校长从新菜篮子工坊、屋顶生态园、非遗文化三个方面讲述了地域文化视野中独有的课程内容,融合学习方式变革、探索多样化的课程实施方式,如创编文学作品,用方言表演地方戏曲、编印口袋书、制作和3D打印菜篮子等。戴校长认为,要使地域文化课程得到充分落实,需要通过如下途径:第一,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第二,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拓展性课程相整合;第三,隐形课程建设:在校内建有“第三教育空间”——百年校史馆、钱塘江传说馆、屋顶生态园。另外,还应从精神层面引领孩子成长。如30年代的校歌;寻访所得的“菜农精神”等。最后,戴校长抒发了在实施地域文化课程中的深切感想:学校从传统的一个孤立的学习场景转变为了一条纽带,一个连接点,一个平台。在此过程中它将其影响辐射至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与历史、自然及文化相呼应。
吕阳俊校长助理《行走在路上的教育》
吕校长以“博采共长,慧游天下”为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春秋游场馆研学课程,从实施背景、实施路径、实施成效三个方面作分享报告。他指出研学课程是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生春秋游为实施平台,通过游戏化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开展旅行体验和研究性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育课程,并能够促进学生素养发展和提高教师研发的能力。
3
观点报告:地域文化与教育空间
最后,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的李荆主任作主题为《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的观点报告。她指出:基于地域文化的课程并不是全然地另起炉灶,而是以学校课程体系的总体变革为一体,体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评价等多个维度,都是基于学校原有课程体系的生长和丰富。传承与弘扬地域文化是学校发展的责任与使命,也是学校发展的血脉和营养。作为教师,应将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与学校的办学文化和课程建设融合,整合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构建丰富的拓展性课程群,为学生的选择性学习、个性化发展提供保障,激发学校发展内涵力。
“钱塘之春——基于学习主题建构的综合实践”分会场二的活动圆满落幕。“教而不研则惘,研而不教则空。”本次教研活动充分结合研、教,为基于学习主题建构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新路径!教研有道,进无止境,我们在教研之路上,不断前进,一路耕耘,一路收获,一路芬芳,一路成长。
撰稿:王冰倩、叶蓓瑶
拍照:郑明爸爸、陈娜
审稿:周世琴
编辑:周佳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