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长安县 > 长安县小吃 > 唐代长安城牡丹分布的嬗变

唐代长安城牡丹分布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4/4/4 18:57:30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笔下在写人之外还喜欢写物,其中就包括各种植物,并且赋予了植物非常高雅的意义,讲到岁寒三友,想到的是松、竹、梅;说到四君子,立马会脱口而出-梅兰竹菊;

人们常把莲花代指圣洁,常用康乃馨代表对母爱的感恩,常用荷花来表达清白坚贞,等等还有很多植物被人们用来形容各种意思,用网络上一句话来表达,便是说这个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中国文化传承年,留下数不尽的文化宝藏,其中就包括花文化,本篇主题提到的牡丹,它在唐朝长安城出现并且随着时间更替而变化,肯定是唐朝人对牡丹有着自己的人生见解,所以牡丹才能见证唐朝长安城的兴衰!那么今天就来简单探究一下唐代长安城牡丹分布的嬗变!

唐朝为何兴起对牡丹的喜爱

1,唐朝繁荣昌盛的社会状况

其实不管是什么花文化也好,本质是精神上的一种追求,唐朝喜欢追捧“牡丹”,就是因为唐朝人认为牡丹代表着“富贵”,这种寓意完全符合盛唐气象。

根据历史资料的显示,唐朝长安城牡丹最盛的时候就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时期和中唐时期,当时不仅是唐朝最鼎盛时期,还是当时从中国先秦以来最繁华的时代,上到皇帝下到百姓们,都感受到大唐盛世的魅力!

因此,从唐朝初期只在王公贵族院里才存在的牡丹花,到盛唐时期,满长安城都能见到,换句话说就是在当时的唐朝人心中,只有雍容华贵的牡丹才能配盛世大唐的气质,就仿佛现在的人穿衣服都要找符合自己风格的,不会随便买一套衣服!

与此同时,大家在物质生活水平上已经得到满足,就会追求精神生活,当今时代也许有很多方式去追求精神生活,但是在多年前的唐朝,他们能用来追求精神的方式要少很多,而“赏花”便是他们追求精神生活的一种绝佳方式。

例如唐朝诗人李正凡曾留下一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这句诗是在形容“牡丹”的绝色颜值,其实这也是唐朝诗人李正凡一种追求精神的方式。

2,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导向

首先,是因为政治因素的导向;唐朝作为一个封建王朝,整个社会的统治阶层言行举止对整个唐朝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皇帝本人的所作所为;而赏牡丹和培养牡丹花在唐朝最先进行的是王公贵族和大臣们,如果只是这些人只能影响一部分民众,但是当唐朝皇帝。

例如唐玄宗对牡丹花的喜爱,那么牡丹花就会如同“国花”一般被唐朝人所追捧,因而唐朝长安城才会让牡丹花流行起来,这是中国封建帝王的政治影响力!

其次,是源于唐朝的经济因素。唐朝在流行牡丹花的时候正是唐朝最繁荣的阶段,这个时候唐朝的经济发展水平属于一种很高的阶段。

尤其是商品经济的繁荣,这个时候生意人就会发现商机,他们看到皇帝和王公贵族都在追捧,有了这个政治导向,商人们也会把握住这个商机,让牡丹花成为一个爆品,因而在经济发展的导向下,牡丹花能持续地在长安城盛行下去!

唐朝长安城牡丹的发展变化

1,长安城盛唐时期的牡丹

首先,唐玄宗在一番拼搏给唐朝开创了一个开元盛世,让唐朝进入到盛唐时期,因此在开元盛世的后期开始享受生活,他与杨贵妃特别喜欢住在兴庆宫。

于是就在兴庆宫种植大量的牡丹,每年到暮春时节,牡丹花会盛开,唐玄宗就带着杨贵妃在此观赏牡丹花;有一次唐玄宗兴致高昂就说赏名花、对妃子,不应该再唱旧的乐词!

事后李白按照唐玄宗的指示,借着酒意留下《清平调三章》,其中一章有一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名花便是指牡丹,倾国则是指杨贵妃,至此盛唐的牡丹与杨贵妃的颜值结下不解之缘!

其次,唐玄宗为了让牡丹花遍布长安城甚至整个天下,唐玄宗特意赏赐几束牡丹花给杨国忠,意思是通过杨国忠把“牡丹”给盛行下去;

只是唐玄宗没有想到自己赏花也成为一种不利于国家发展的事情,唐玄宗后期的一位大臣,也是诗人,名字叫柳浑,他写下一首《牡丹》,他的前两句是“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钱买一棵”。

这是表达贵族豪门、富商大贾为了赏牡丹花可以挥金如土,还在诗中写道牡丹花与普通花没有多大区别,用现在语言表达就是炒作起来的。虽然柳浑是在吐槽,但是也说明唐朝长安城的牡丹花流行程度超乎想象!

2,中唐时期的牡丹变成“国花”

牡丹文化发展至中唐时期,变得越来越接地气,不再是高高在上,让底层百姓高不可攀,之前在盛唐时期,普通百姓可能只是在某个地方远观而已,很难在自己家培养。

但是中唐时期之后,牡丹花不仅在皇宫和王公贵族的家里,还流传到全国各地,而在长安城的普通百姓当然最先享受到这个赏花福利。

因为在长安城的佛家寺院、道家庙观等普通百姓可以轻易踏足的地方都开始种植牡丹花,慢慢地一些稍微有些闲钱的家庭都会自己培育一盆,放在家里欣赏,诗人白居易的诗中曾说:“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这是描述普通百姓买牡丹花;

当然也有很多百姓还是在赏花的时节到长安城固定的几个地方欣赏,例如长安城的慈恩寺、西明寺和永寿寺等等。唐朝诗人元稹留作品,叫做《与杨十二李三早入永寿寺看牡丹》,他在诗中写到“晓入白莲宫,琉璃花界净”,这是说到佛家寺院赏花的一幕,甚至中唐时期的长安城赏牡丹花成为一种不成文的习俗。

例如唐朝李肇写的《唐国史补》,在里面讲道:“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暮春,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这是在说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前后,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的牡丹花会盛开,民众都会准时去观赏,谁要是没去赏牡丹,就会被身边的亲朋好友取笑,因此,牡丹在中唐时期成为人人追捧的“国花”。

牡丹花见证唐朝长安城的兴衰

公元年大唐成立,在大唐的初期,牡丹花只是零星地出现在唐朝长安城里的王公贵族家里,而且只是一部分,很多权势豪门都还不知道赏牡丹一事,一是牡丹花才刚刚开始被人喜爱,二是因为牡丹的种植技术还在改进当中!

其实这样就如同唐朝刚刚建立,唐朝皇帝还在摸索和研究如何把国家治理好,所以初唐的长安城是刚刚经历战火需要重生的城市,也无法接纳牡丹花在长安城盛行!

在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实力沉淀,唐朝进入到盛唐时期,而牡丹花也开始在皇帝和众多王公贵族家流行起来,并且此时种植牡丹花的技术也得到大力改进,可以培养出很好的牡丹花,因而牡丹花在繁华的长安城盛行起来!

不过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走下坡路,从盛唐进入到中唐,这个时候唐朝不仅是实力下降、经济发展水平慢了下来,更重要的是皇帝和王公贵族们开始为了权力而废寝忘食,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政治斗争所淹没;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牡丹花开始走向普通百姓家中,其实这个就是皇帝与王公贵族因为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而心力交瘁,没有太多的精力再追捧牡丹,反而让牡丹花的价格慢慢回归正常,普通百姓也可以购买。

而且这个时候的长安城虽然没有那么繁华,但是相对来说反而比较安宁,没有被任何战火所影响,皇权统治者也没有为了享受而过度消耗国力,因此百姓相对来说还过得比较安稳;

所以到中唐时期,牡丹花在长安城才真正地达到一个顶峰!当唐朝进入到晚唐时期,牡丹花文化彻底传遍唐朝各地,尤其是唐朝的南方,因为唐朝后期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至江南地区,牡丹花也到了江南,已经不再是长安城的一个特色。

正如诗人王贞白所写的:“今日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表示长安城已经没有牡丹花的生存空间,想要赏牡丹需要去江南地区才可以!

因此,唐朝长安城的牡丹花见证着唐朝长安城的兴衰!

综上所述,唐朝长安城的牡丹虽然只是一种花,但是这种花因为唐朝统治者的喜爱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anxianzx.com/caxxc/1551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