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崔健首次登台,唱响《一无所有》,这首歌影响了那个时代,包括西安在内全国的摇滚乐。
这一年,张楚还是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一名学生,默默无闻。那时候他已经开始写《西出阳关》、《BPMF》等第一批作品。
彼时,张楚还不知道,自己在西安街头端着琴唱歌,会影响到一个少年,他就是许巍。
1
昨日不辞而别
年,许巍与西安当时最优秀的乐手,组成了飞乐队。乐队最初没有经济来源,只能在一所破旧的房屋内排练,异常艰苦。
▲飞乐队,许巍(中)
用许巍的话来说,当时的飞乐队在西安绝对是一杆大旗。
年年底,飞乐队在西安进行首次公演,原本人的场地硬是挤了人。之后乐队去成都宣传演出,杰出的演出效果引起当地媒体注意,成都各大电台和报刊都前去采访。日本的《Voice》杂志也专门访问采访了飞乐队。
然而,乐队成员因为种种矛盾,9个月后就解散了。
▲近十年来,许巍屏蔽了媒体,网上没有他的任何消息,就像一位终南隐士
年9月,还没离开西安的许巍,沉浸在一种拧巴的生活状态里,一方面每天的生活就是不断走穴,另一方面他意识到自己与周围人思想有分歧,在自己生活多年的城市里无法自洽,乐队也无法正常向前走,难受之下,写出《两天》,后来高晓松说,许巍录音时唱这首歌,好听到他当时都惊了。
一个月后,许巍去了北京,飞乐队暂停演出。
两年后在一次访谈时,许巍说:我是不会再组乐队了,永远不会,组一次就够了。
实际上,无论是谁,只要将西安与音乐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恐怕都先想到的是“西安摇滚三杰”:张楚、郑钧、许巍,也正是如此,这座城市被粗暴地贴上了“摇滚之城”的标签,很长一段时间里,西安的乐队,被粗犷的“西北风”与“摇滚”裹挟前进,甚至形成了西安乐队独特的地域风格。
▲从左至右:张楚,何勇和窦唯,这是曾经震颤中国摇滚界的“魔岩三杰”。从西安走出去的张楚还有一个称号:摇滚诗人
▲工业外贸专业毕业的郑钧,成为一名摇滚歌手,放在今日或许是不可思议的事
超级马力乐队主唱锤子,曾为西安摇滚做过忠实的记录:《昨日不辞而别——废都摇滚记忆(-)》。近支乐队被收录其中,即使是小众的,短暂出现过的乐队,都能在其中找到痕迹。
2
方言乐队的废城甜梦
年,西安第一张摇滚乐专辑《中国西部大摇滚》正式出版发行,出现在其中的乐队和乐手,被公认为西安最早的一批摇滚人,同时也带动了西安摇滚的火热气氛。
▲今天,这张专辑已很难寻找,网上试听和下载更是不可能。如果去查找,会找到与这盘磁带同名的一张年由三力公司出版的发烧试机碟,是“西北风”的歌曲,两者不是一回事图片来源见水印
而这张专辑,以及后来在组织的西安摇滚大party,也改变了西安一些年轻人的想法,比如那时25岁的王建房。
他把这些乐队整个的演出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觉得风格的变化还有辨识度不明显,“听他们作品的时候,感觉国外哪个乐队好像也一样。”
那时候他想,这个事咱要做估计没有出路,要不然变一下。
“小时候就喜欢秦腔,爱唱秦腔,如果把方言、秦腔融进来再去做的话,会稍微能得心应手一点,因为对这个比较了解。”
▲王建房
王建房想找一个能让自己表达内心最方便、最简洁的一种形式,所以就尝试着把这些慢慢揉在一起。
最初创作的方言歌引来一片骂声,西安人完全不接受。当时处在焦虑中的王建房也许并不会想到,后来,陕西方言演唱,成为了西安乐队的必备技能,甚至今天,还会听到很多人专门用陕西方言翻唱其他歌曲。
6年,王建房出版专辑《我要活》,作品基本全部用陕西话演唱,紧接着7年出版首张专辑的黑撒乐队,使陕西方言摇滚走上商业化道路。
▲黑撒乐队
两年后,黑撒发行新专辑《我的黄金时代》,后来他们凭借这张专辑,获得华语音乐传媒奖最佳嘻哈乐队。
也是在这一年,北漂青年马飞,因为一顿泡馍回到西安,“我就想着回西安吃顿泡馍然后再回去,但是一回来就感觉特别的自在,我就不想再回去了,我打电话给我大学同学,让他帮我把房子退了,东西先放在他家里,从此就再也没有回去”。
9年8月,“马飞与乐队”成立。而在此之前,张亚东就选择了马飞那首《我能CHUA》放在自选辑中,后来,爆火的《长安县》也被收录在高晓松自选辑《十城志》中。
与其他方言乐队相比,马飞的创作灵感素材,大多来自于那些微小的真实个体:北漂的导演,饭馆老板,长安县小伙,搞文艺的伙计,小人物的酸甜苦辣被融于歌里,最后叹一句“钱不好挣啊”,“生活过的就像一碗白开水,一天除了上班就是下班受不完的累”,“城市里面盖好的高楼连的是一片片,可是在那儿没有咱能买得起的一小间”。
▲马飞与乐队
在马飞与乐队的豆瓣简介上,有这么一句话:之前我们立志要做个摇滚乐队的,后来发现自己也没那么愤。
3
“点击时代”的西安和音乐
黑撒的主唱曹石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似乎他们的乐队并没有过一夜爆红的节点,一切都是按部就班,而这种节奏,放在西安乐队身上似乎都合适。
直到年底,这种属于西安乐队“按部就班”的模式被打破。
一夜之间,范炜与程渤智的《西安人的歌》突然爆火网络,西安晋升“网红城市”,无数人为了一句“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来打卡。
如果不是网络时代自媒体的发达,如果不是抖音上“摔碗酒”的爆火,如果“摔碗酒”的背景乐不是《西安人的歌》,如果不是网红城市的打造,如果不是“音乐之都”的政策引导,范炜与程渤智可能并不会引起太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