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政协委员张琳
我连任三届十五年长安区政协委员,在委员圈子里认识了不少社会各界精英,他们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精彩的活着,成为我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骄傲,张琳委员就是其中之一。
政协科教文卫组的座谈会上,每一位委员都要发言,当时,医院不多,医院的委员也不多,张琳委员发言时,自我介绍医院的,我惊愕抬头,一位戴着眼镜,文气儒雅的同龄人在发言,医院,谈医院的作用……医院和优雅的男士,我自己悄悄乐了,非医术和情怀,不会干这种事业。
后来,我知道了,张琳委员他出生于陕南安康农村,祖辈从医,悬壶济世,他自幼勤奋好学,受祖辈感染,喜欢医学,中学毕业考入西安医科大学(西安交大),毕业后,医院,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医生,再后来和爱人一起辞职,创办属于自己的医院。
当时,我很敬佩他的勇气,敬佩他用自己的方式来把自己钟爱的事业做到极致的精神情怀。
两千年前后,现代医院在长安很火,很有名,所有往来于城乡的中巴车,车身都印有现代医院“医技至精,服务至诚”的宣传广告,记得当时文联在引镇搞采风活动,在火车站拍照时,一辆中巴车徐徐进站,红色车身上纯白的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一位手提相机的摄影师突然走在车前,我定格下那个瞬间,喜欢这样的宣传方式,我让那个摄影师看这张照片时,和他说,中巴把长安最好的、医院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而且,还带着摄影师,摄影师笑了,说照片好创意,医院的院长是谁吗?他说不知道,我告诉他,院长是一名政协委员,医科大毕业的,男的。大家带着敬慕,称赞不已!办医院,普济天下沧桑,毕竟长远,我默默的祝福张琳委员和他所热爱的医疗事业。
我不爱交往过多的人,政协会上,我和张琳委员的交集不是很多,但因为委员的名分,觉得很亲近。记得有一年在分组讨论会上,他告诉我们在城里开了一家中医养生馆,邀请大家没事去喝茶聊天。当时觉得他挺潮流,在长安,老百姓看病难、生娃难时,他建了一所医院,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作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重,身体进入亚健康状态时,他又抓住时机,创建中医养生馆,为大家保养加油,张琳委员他一直在创新最前沿,在用他独特的思考引领他不断开阔的行医模式,为百姓谋福祉。
庚子夏,长安作家王小虎老师联系我,说受张琳董事长之托,拟办一次女作家进现代医院医院活动,我当时十分高兴,答应了参与活动的组织工作,一是可以为朋友帮忙做点事,二是终于可以有医院参观了!
一个人的人品是他事业的高度,一个人的情怀是他事业的宽度,一个人的思想是他事业的底色。
走进现代医院,粉色的柔情和关爱扑面而来,温馨干净的环境、热情而细心的医护人员,有条不紊的现代化人文管理,让人觉得,西安现代医院作为长安做好的医院,是当之无愧的!医院,让老百姓继续享受这样优质的医疗待遇是我们的福分,听着同行女作家们不断的赞叹,我为张琳委员感到骄傲。
上医医心治未病,中医以它顺应自然的特点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成为生命科学里耀眼的明珠,天颐堂应运而生。它是医院,位于西安市莲湖区自强西路,是一所以中医为主,医疗环境优质,服务特色鲜明,绿医院,置身其间,浓郁的中药味里,感受到一种中华中医药文化的浸染,导医台、药房、诊室和大厅休息室,中式的布置里,一种古远而深厚的气息弥漫着清静、沉稳和安详,白发的名老中医和充满活力的年轻中医师稳坐在不同的诊室里,和患者亲密交流,缓步前行,我看到中医祝由十三科的诊室,突然觉得,中医的传承与实践,就是这里的样子!
每一个人的出现,每一件事的成功都蕴含着某种使命,愿张琳委员携着他的名医好药和仁义大爱,实现他的大医梦,普济天下,惠济百姓!
借用天颐堂一幅对联,祝福已连任五届长安区政协委员的张琳先生和他的医疗事业:源远而流长,根深则果茂。
作者:张妮,女,笔名司马雲霓,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摄影家协会理事,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秦影学社副社长,多幅摄影作品在省市摄影赛中获奖,数幅作品在杂志报刊发表,出版有摄影散文集《清云一袭》,近年来,热爱艺术公益事业,在长安区图书馆做摄影公益讲座九场。
DINGYUN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