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夏之交的长安大地,姹紫嫣红开遍,处处繁花似锦。
4月27日-5月3日,一场全球园艺盛会——世界花园大会将长安花卉产业推到了世界面前,在开辟花卉产业与国际接轨康庄大道的同时,也让长安看到了差距、看到了不足。
如今,随着人们对花卉园艺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行业竞争越发激烈、国内外市场风云变幻,长安花卉产业面临的新挑战接踵而至,如何接招?同时,“美丽中国”建设、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战略,长安花卉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也纷至沓来,怎样把握?
创新研发突破瓶颈“再出发”
创新研发,是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提起长安花卉,人们的第一印象是鲜切花。百合、郁金香、玫瑰、扶郎、天堂鸟等切花产品曾风靡市场,助力长安成为“浙江省十强花卉乡镇”之一。
毋庸讳言的是,长安是“花卉大镇”,但远称不上“花卉强镇”。主要原因是缺乏创新、产品结构单一、转型升级步伐缓慢。目前长安花卉种植面积达亩,总产值6.2亿元,但其中大部分仍是切花。
随着云南、安徽等地切花产业的异军突起,长安切花优势不再,无论竞争力还是产品质量都被甩在身后。长安花卉产业发展瓶颈亟待突破,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新零售下的植物产品的竞争之道,唯有产品创新。持续不断的产品创新,是一张全世界畅行无阻的通行证,更是很多园艺企业的立身之本。”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胜德认为。作为长安花卉产业的龙头企业,带动、推动长安花卉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虹越责无旁贷。
江胜德在花园大会上
“虹越将全面开展自主产权新品种育种体系建设,不断创新产品和进一步探索和推广现代商业模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园艺新零售,通过丰富植物的美来为大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在世界花园大会上,江胜德如此描绘企业的发展战略。
话音刚落,5月7日,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新优花卉研发及种苗后处理中心项目便正式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包括1幢平方米的主体建筑,用于新优花卉品种研发推广;1栋平方米的钢结构厂房,用于新优花卉种苗后处理。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每年生产处理种苗万株,年产值万元,并在周边区域形成种苗设施栽培辐射区,预计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规模达万株苗,新增经济效益0万元。
可以预见,在创新研发的驱动下,长安花卉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从而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快速的产业格局调整中,取得更多的话语权。
多元经营开辟盈利“新空间”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长安花卉产业的发展需要打开思维,走产业联动、跨界融合的多元发展之路。
在长安镇兴福村项氏花卉种植基地,北美冬青、绣球等盆栽植物长势旺盛。“销售好、利润高。”项氏花卉负责人项跃杰对新品种的市场反应很是满意。
两年前,项氏花卉还以种植鲜切花百合为主,规模达多亩,但企业却面临亏损。“近几年,百合花行业形势严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供大于求,价格大幅下跌。”仔细分析了百合花市场后,项跃杰下定决心转型。彻底放弃百合花,全面转向盆栽植物,其中,一种名为“红豆”的观赏性植物成为主要品种。
“红豆”学名北美冬青,是一种灌木植物,外形酷似红豆,长期由荷兰进口。该植物经济价值高,盆栽元至元每盆,切枝价15元至60元每枝,幼苗15元一株,亩产效益可达40至50万元,是百合亩产效益的10倍。目前,国内种植基地很少,市场前景广阔。
北美冬青
“虽然北美冬青经济价值高,但是这种植物种苗培育存活率低。”项跃杰向介绍,七八年前,他就引种了棵北美冬青,积累了相关技术。3年前,他将这批北美冬青投入市场,很快被抢购一空,相比进口货的高价,他的产品价格优势巨大,“这也坚定了我种植北美冬青的决心。”
除了主推北美冬青,项跃杰还紧跟市场需求,种植海棠、绣球等市场需求大、热度高、利润好的盆栽植物,并根据市场动向,时时更新品种。
在经营模式上,项跃杰也在寻求突破,向多元化经营进军,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配合兴福村乡村旅游规划,基地搭建了平方米的大棚,建设植物公园,通过植物展示多肉、盆栽,或者开展植物组盆展览等,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增加零售业务,接下来还将开辟农庄旅游等项目,走“花卉+旅游”的路线。
从切花到盆栽、从单一品种到多种品种、从简单经营到多元经营,项氏花卉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转型之路。
人才集聚装上发展“新引擎”
天明村党总支书记陈伟达(左二)与创业大学生们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破旧立新的硬仗,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而其中的关键在人才。
在天明村沈士大道旁,一排排新建不久的大棚内,各种盆栽花卉竞相绽放。
这些大棚属于海宁正乾园艺有限公司、海宁泰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海宁百盛花卉种植场三家企业,总面积多亩。三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点,创办人都是花卉园艺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理念新、思路活、具备互联网思维。
第一年销售额不到万元,第二年飙升到万元,今年有望突破万元。年成立的海宁正乾园艺有限公司,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利润额连年翻倍,在花卉园艺圈被视为奇迹,更让人惊奇的是,企业业绩都来自于网络销售。
“我们不愁销,愁的是没产品卖。”企业生产负责人谈叶浩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盘点当天哪些品种又要断货了。
决定创业之初,谈叶浩便把互联网销售作为自己的主渠道,再根据渠道特点选择种植品种。“我们种植的产品紧跟流行趋势。”企业拳头产品绣球和铁线莲,都是“网红产品”,每年还要从国外引进新品种,“像今年种的喷雪花,非常火,经常断货。”
不愁销愁没货的背后,是企业强大的互联网思维。
企业成立之初,便在淘宝注册了网店,短短两年多时间,粉丝量便突破了7万人,企业垂直运营的白癜风医院太原哪家好卡介苗接种后会出现什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