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长安县 > 长安县旅游 > 沙埔头三角山你知道在长安哪儿吗

沙埔头三角山你知道在长安哪儿吗

发布时间:2017/11/26 18:59:21

  “对于地名,或许不少人都会有浓厚的兴趣,‘究竟这些稀奇古怪的地名是怎样来的呢’,‘为什么厦岗就叫做厦岗而不叫其他名称呢’?”小编今天大家带来有关地名的长安话。

  “沙埔头” 20世纪40至80年代,沙埔头曾有长安最大的圩市——长安圩。在民国十年(年)出版的《东莞县志》中,沙埔头写作“沙埗头”,可见历史上沙埔头曾叫“沙埔头”。“沙埔头”与“沙埗头”意思相去甚远,究竟哪一个名称才准确?——我认为是沙埔头,依据如下:

  其一,埗是水边供人上下的地方,埗与埠含义相同,埗头即码头,但沙埔头即使在建村初期也没有可行船的河流,因此不会有埗头。

  其二,“埔”是粤语方言,意为“一片平地”。沙埔头就是建在一片平坦的沙地上的,20世纪80年代,往北走出沙埔头的街巷,所见的都是平坦的沙质田地。

  其三,长安有一条村就叫沙埔,这说明长安人称地名为沙埔不是个别现象。

  综上述,笔者认为,尽管历史上沙埔头曾经写作“沙埗头”,但“沙埔头”才是其最初的名称。

  “霄边” 据传在元代初,霄边村这个地方从福建、广东南雄两地迁来了萧、甘、屈、钟四姓村民,并以萧姓为主。有一老妇带着几个姓蔡的外孙也来此落户,他们将房子筑于萧姓村民的屋旁,于是其居住的地方就被称作萧边。后来,萧、甘、屈、钟四姓相互械斗,各自逃走,留下的老妇和她的孙子繁衍成现在的霄边村。至于萧边是在哪个朝代起改称霄边的,笔者查阅了多本现代地名志,均无记载。

  笔者认为“萧边”改称“霄边”是在清末民初具体时间是光绪二十四年(年)至民国十年(年之前)的23年间。笔者的依据是,印制于光绪二十三年(年)的《广东舆图地全图·东莞县图》中,今天“霄边”的位置标名为“萧边”,而民国十年的《东莞县志》中,同一地点上的“萧边”已变成“霄边”。

  “厦岗” 在《广东省东莞市地名志》中,厦岗写为“夏岗”,其名称来由解释为:“因村后有螺山冈,村舍于山腰层层往下而筑,取名下岗,因‘夏’与‘下’谐音,为雅称,后改为夏岗。”

  笔者认为,此说法是错误的。笔者查阅了清代与之有关的若干地图,包括:道光二年(年)《广东通志·东莞县图》、同治五年(年)《广东图·东莞县图》、光绪二十三年(年)《广东舆地全图·东莞县图》,在上述地图中可以看到“涌头”、“锦厦”、“萧边”、“咸西”、“沙头”、“上沙”、“乌沙”、“上角”、“上近”、“增田”等村名,但均未发现“下岗”或“夏岗”,这两个地名,而在“上沙”附近有一个叫“厦路岗”的村名反复出现在地图上。厦岗明代立村,人口较多,一定会出现在历代地图上的。因此,笔者认为,这个厦路岗村就是现在的厦岗村,换而言之,“厦岗”原名“厦路岗”。  

  年至年的23年间,“厦路岗”演变为“夏岗”。“厦路岗”和“萧边”一样,最后一次出现于光绪二十三年的《广东舆地全图·东莞县图》中,在民国十年的《东莞县志》以及笔者所见的民国其他地图中,厦路岗的位置都写作“夏岗”。年出版的《广东省东莞市地名志》,厦岗也与作“夏岗”。但依笔者所见,近几十年,人们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时候都写作“厦岗”,目前也以“厦岗”为规范写法。

  “莲花山” 明代崇祯十二年(年)《东莞志》没有莲花山的记载,但有关于莲花峰的记载:(莲花峰)九峰聚耸,状如莲花,又名三角山。其上有池,池之中有石带牡蛎壳。”而民国十年的《东莞县志》的“莲花峰”条目下特别注明“今呼莲花山”,可见民国县志的编著者也认为此山以前并不叫莲花山。

  史料还显示,三角山之名要比莲花峰之名称更为常用。首先,虽然明代崇祯十二年的《东莞志》文字记载以莲花峰为条目,但其所附的《东莞县图》中,仍称此山为三角山。其次,以下清代地图中,莲花山均标作“三角山”,这些地图包括:康熙二十八年(年)《东莞县志》所附《缺口司图》、同治二年(年)《皇朝中外一统舆图》(同时标有三角山和莲花峰两个名称)、同治三年(年)《东图志·东莞县图》、同治五年(年)《广东图.东莞县图》、光绪二十三年(年)《东舆地全图·东莞县图》。因此,笔者认为,莲花峰、三角山都是早期的名称,莲花山是后来的名称,而三角山就曾是最常用的名称。实际上,20世纪70年代之前,大多数长安人称莲花山为“三角山”。

  “三洲圩” 三洲圩废址位于锦厦村东南方约三四公里处的茅洲河边。从儿时开始,三洲圩便让笔者困惑:它究竟始于何时?又是何时变为一片废圩的?

  笔者曾查阅康熙二十八年(年)《东莞县志》,此志记载当时东莞有36条圩,但没有三洲圩,说明时至康熙二十八年,三洲尚未成圩。

  后来,三洲圩出现在以下清代地图中:道光二年(年)《广东通志·东莞县图》、同治三年(年)《广东图志·东莞县图》、同治五年(年)《广东图·东莞县图》、光绪二十三年(年)《广东舆地全图·东莞县图》。

  但到了民国十年(年),该年出版的《东莞县志》所附地图中没有三洲圩,志中所列东莞当时有68条圩,也没有三洲圩,说明此时三洲圩已经废弃。

(——长安必修课第八课完——敬请待续)

*本文节选自《长安方言谈》

■ 编辑/谢志坚

赞赏

长按







































中医治疗白癜风费用
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anganxianzx.com/caxly/1371.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