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三三三”战略实施以来,
生态更优
环境更好
设施更加完善
如今的长安区,
一个个公园建成开放,
一个个乡村变成花园,
一所所学校如期开学,
医院开工建设,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续增强,
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肯定和普遍认同。
9月15日下午,长安区委书记王青峰应邀到位于高新区的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总部,作《长安发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专题讲座。中交二公局领导、助理、安全总监、副总师、总部部门正副职,局属单位党政负责人,投资事业部、海外事业部全体人员等参加会议。
王青峰首先代表长安区对中交二公局为城市建设做出的贡献表示肯定,对中交二公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暨国际公司落户长安投入使用,支持长安发展表示欢迎。
随后,王青峰以《长安发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为题,结合具体工作实践,向与会人员解读了长安区“三三三”战略。他指出,长安区拥有秦岭山水、历史文化、大学城“三大比较优势”,基于此,长安区确立了“三大战略”:生态立区、文化兴区、校地融合,这是第一个“三”。第二个“三”,即“三园建设”,把大学城建成国际一流、创新创业乐园,把城市建成山水相依、宜居宜业公园,把乡村建成三产融合、和谐美丽花园。第三个“三”,即“三区创建”,创建秦岭山水首善区、科教文化首善区、医疗康养首善区。
在谈到推进路径时,王青峰说:
一是“四个治理”。
即治理山、治理水、治理城、治理乡。治理山就是秦岭保护,坚决贯彻“两山”理念,拆除秦岭违建,开展农家乐整治,请国家林草局编制秦岭国家公园规划,建设峪口保护站,进行智慧管控;治理水就是把全域治水与公园城市统筹推进,河园同治、以河代库,改善生态,实施潏河生态治理,长安公园、樊川公园、韦曲公园、常宁公园等一批公园建成开园或即将建成。皂河截污纳管、清淤、景观改造、引潏入皂,让老百姓门口变成“水乡”和公园。同时加快实施滈河、洨河、沣河、库峪河治理,建设环山路水系,在花园乡村建设水系;治理城,实施公交出租同城化,加快陕师大大学城附属学校等一大批优质学校建设,在运行好医院基础上,加快建设常宁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南院区项目,把城市建在公园里,城市规划建设41个公园,已建成26个,今明两年全部建成,“1+2+4”模式优化小区治理;治理乡,从清洁乡村行动到花园乡村创建,乡村有花园、有广场、有水系、有村史馆和村史广场,乡村规划60多个郊野公园,可以休闲,可以研学。
二是通过“四个治理”实现了“四个更新”。
城市更新、乡村更新、产业更新、人的更新。城市乡村环境变好了,带动了产业更新,增加了人民收入,促进了人的发展。
三是走出了一条“三个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即生产生态生活融合、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城市乡村自然融合。
四是长安实现了大发展,即将走向大振兴。
在谈到体会时,王青峰说:
一是为了人。树牢正确政绩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上级相信下级、上级依靠下级,维护群众的尊严、干部的尊严。
二是依靠人。发展必须走群众路线,决策上依靠大家,坚持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在推进落实中依靠群众,一开始群众跟着干部干,后来群众就自己干。因人设岗,因事择人,调整干部,推动“四化”改革。
三是发展人。用环境和硬件的提升提高人的发展、改善人的发展、提升人的文明素质,通过工作推进、地方发展让班子成员、干部、群众各有所获、各有所得。
四是管好人。树正气、抑邪气,着力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全面从严治党,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宽严相济,奖罚分明,把从严管理和爱护干部相结合。
两个多小时的报告思路清晰,通俗易懂,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中交二公局干部员工纷纷表示,听了报告后受益匪浅,通过本次报告会,进一步加深了对长安区的了解,对长安实施“三三三”战略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和肯定,对长安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中交二公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暨国际公司已经落户长安,将为美好长安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延伸阅读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是世界强企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具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从事多元化经营的大型国有施工企业。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工程施工(包括公路、桥梁、铁路、市政、房建、机场等)、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工程投资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工程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亚、非、拉美等地区的22个国家。
公司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综合甲级试验室、专业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7项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4项市政一级、60余项专业、专项承包资质。
中交二公局的管理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处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在大跨径悬索桥、斜拉桥以及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方面拥有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20项、国家级工法5项,荣获鲁班奖3项、詹天佑奖7项、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奖35项,创造了57项中国企业新纪录。
文图:朱晓星
编辑:张鑫审核:李勇军艾文总监制:王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