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长安大学附属中学、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的五百余名同学来到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进行“领略家乡风物,亲近传统文化”的研学之旅。
时值五四,这些朝气蓬勃的中学生们来到古典幽深的民俗院,度过了一个别样的青年节。同学们看到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文化遗存,既饱了眼福,又学了知识。拴马桩如军阵一般庄严肃立,气势雄壮。细细看去,桩首的雕刻千姿百态,狮子、猴子、胡人、僧道、书生、仕女、婴孩、铜钱、楼阁各有妙处,引得同学们阵阵惊叹。来到梨园,同学们在古色古香的戏楼里欣赏古韵悠长的华阴老腔,被这黄土地上的摇滚深深震撼。一曲听罢,同学们迷上了这慷慨豪迈的秦腔鼻祖,纷纷和老艺人们学起来,倒也有板有眼:“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在清代武举耿元耀宅邸,同学们还动手体验了拓片制作和传统剪纸。在示范老师的引导下,大家也有模有样地做出了自己的拓片:灶神、状元、财神、土地……看着普通的红纸在自己手中开出各色纹样的花朵,同学们兴高采烈地互相比试、互相点评、笑声阵阵。
当天同学们也体验到了陕西八大怪中的“面条像裤带”:将发好的面团揉圆搓扁,努力扯得又薄又宽,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在乐趣中,同学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学会了“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
漫步明清古民居街道,欣赏关中民居的沉稳大气,也欣赏雕梁画栋的精致美观。从精巧灵动的砖雕石刻、古朴实用的生活用品,到花繁叶茂的古树名木,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游览到稷王庙,从讲解中了解到农耕始祖创始维艰的事迹和对华夏文明的贡献,同学们都觉得受益良多。在先师孔子殿门口,大家坐在树荫里,齐声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稚嫩的朗读声回荡在古典的院落里,这是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的勃勃生机。欣赏文化遗存的魅力,感悟古籍经典的温度,孩子们亲近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灵之路,由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研学开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