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对于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街道三府衙村的村民来说是个高兴的日子,多年没有硬化的机耕路投入使用,村民郑马娃高兴地说:“虽说只有不到米的机耕路,却实实在在解决了困扰大家多年的大问题,看来还是那套新办法起了大作用啊。”郑马娃口中的“新办法”,正是长安区全面铺开的“一核两委一校一会”治理结构。“一核”就是村党组织,“两委”就是村民委员会和村民监督委员会,“一校”就是街道党校,“一会”就是道德评理会。近年来,长安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全面解决城乡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成为区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长安区按照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了以“一核两委一校一会”为载体,立治有体、施治有序的城乡治理结构,通过以村支部为领导核心、村两委会为自治和监督组织、街道党校为农村年轻后备干部的孵化器、道德评理会为化解矛盾的主阵地,“四驾马车”的齐拉共管、同向发力,努力解决城乡民生和社会治理难题。“通路都是小菜,把搁了多年的责任田承包分配问题解决了,才是真正的大事呢!不但让人心里服气,还增加了不少收入呢”,村民刘康顺站在自家新分的地头兴奋地说。原来,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三府衙四组部分群众对上一次分配结果不满意,出现了8户土地撂荒现象。去年,新班子上任后,村支部立即组织召开三委会、四组村民代表大会,了解村民的真实需求和实际困难,一方面严格审核分地方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另一方面由村监委会牵头全程参与量地、抓号等具体事宜,并将结果上墙公示,一月时间就实现了土地的全面复耕,促进了全村土地确权工作的顺利完成。“现在只要有事,村‘三委会’干部齐出力,事事征求意见,全程公正透明,大家跟着干也带劲,最近又在准备发展俺村的特色产业呢”,村民梁林华感慨。群众说十句不如乡贤劝一句。细柳街道肖里村支书赵永民这样感慨。如今,由群众推选出的乡贤们组成的道德评理会,积极参与到村内的矛盾化解中去,和村干部一起登门为农户做解释、搞调解,评理会一方面将村老年协会作为收集家长里短的“谍报机关”,另一方面定期联系律师对村民进行普法教育,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的文明乡风。赵建如、赵建辉两兄弟因宅基地纠纷,一时闹得不可开交,会长赵富海从兄弟情义、法律法规等方面对他们反复进行劝解,很快两人不但冰释前嫌,还成了村里的模范兄弟。新发展带来新问题,新机制解决新矛盾。去年以来,长安区建立基层党校22个、培训学员多名,化解各类矛盾近万个,道德评理会实现村村全覆盖……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如今,伴随着“一核两委一校一会”社会治理结构体系的逐步推进,一股清风吹遍了长安大地,文明、和谐、幸福在百万群众中悄然生长,滋养着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