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长安古乐即是唐代宫廷的“唐大曲”,自唐朝至今已流传逾年,被音乐界称为“音乐活化石”。一千多年来,长安古乐一直存活于陕西周至县和西安附近的几个村庄,经历血火灾变,险被湮没,但灾后百姓心传口授,至今绵延不绝。
流传渊源长安古乐,西安人又称它为“西安鼓乐”、“西安古乐”或“长安鼓乐”。它流传于中国陕西境内以古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一带,是至今保留在民间的优秀古老乐种。盛唐时,歌舞繁盛,李唐王室成员多在宫廷创制演奏乐曲,按民族国家将其划分为十部乐,即:宴乐、清商、西凉、高丽、天竺、龟兹、疏勒、安国、康国、高昌;按演出形式分为坐部伎和站部伎。在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优美的音乐时时奏响。
原
分类唐明皇本人就是一个精通乐理的作曲家,而且擅长器乐演奏,关中民间更传说他是一个鼓手;他钟爱的杨贵妃则和着乐音载歌载舞。但是,“安史之乱”击碎了宫廷的优雅生活,在这场变乱中,大量的宫廷乐人流落民间,将宫廷音乐带入了长安的民间里巷,古乐随即在民间传承发展,长期以来流传在西安近郊区县,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古乐曲演奏体系。它的演奏形式分为行乐和坐乐两大类。行乐是行走时演奏的乐曲,所用乐器较为简单,节奏规律、严整;坐乐为坐着演奏的套曲曲牌,乐器配备完整,人员众多,场面壮观,演奏者们配合默契。乐器有笛、笙、管、鼓、锣、铙、大钗、小钗、木鱼、大小梆子、水铃等20余种。至今,在“南音”和日本“雅乐”中,都能听到长安古乐的遗韵。有关专家指出,长安古乐是国内唯一历史长远、传承完整清晰、生命力旺盛的古乐,极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准。
历史民族古乐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入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依托寺庙进行乐事活动,逐步分为僧、道、俗3个流派,明清时达到鼎盛,目前流传于陕西终南山以北、渭水以南、以周秦汉唐都城古长安(今终南山)为中心的关中盆地一带(长安、周至、蓝田等县区),是国家公布的第二批中国终南山民间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工程29个试点之一。
本文来源于西安文明网(乌鲁木齐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怎么样